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工业设计的学科融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工业设计的学科融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若是去工业设计公司,都是以项目为主,会接触到大量的案例。一般也不太受行业限制,公司能接到什么领域的项目,你就能做什么。工业设计公司都会有设计总监把控主方向,新过去的人,先做方案。提升自己的造型能力,和对设计流程中各个环节知识的理解。发展方向就是设计骨干或设计总监。
若是去企业做工业设计,那就是企业的产品是啥,你就研究啥。在企业产品所在的领域深挖下去,并与企业文化及产品结构更加的深入融合。在企业里面做设计,需要顾及的面更加多一点,主要注重企业整体工业设计水平的提升。
如果是做工业设计工作,无论到哪里,提升自身工业设计能力都是一直不变的硬需求和真理。若是手艺好,工作机会还是蛮好的。
除了直接从事工业设计工作,还可以走周边路线,比如相关项目经理,销售等,也挺不错的。
工业设计学的很杂,也就导致了大部分都学不精。到了找工作你就会发现自己处于很尴尬的地位,啥都会点,但每部分拿出去都和别人没法比。
但是工业设计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大部分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都是理工科升上来的,会有很强的罗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看起来那么像艺术的专业为什么会招理科生的原因。
既然已经读了这个专业,那就好好练手绘,软件,多看专业书,多刷图,既然前路迷茫,那就把眼前的路踩实了。
工业设计的就业方向很多,因为工业设计是一个交叉的学科,所以就业范围还是很广的,熊叔结合自身的经验说说工业设计的几类就业方向,供你参考。
工业设计公司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如果对设计水平有一定的自信,那么他们大部分选择设计公司去锻炼自己,因为设计公司往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内容,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项目经验。
制造类公司设计部门
还有一部分同学会到一些制造类公司的设计部门,比如海尔的海高设计公司、美的、比亚迪、泛亚等,这类设计部门往往承接固定的设计类别和项目,相对工作范围单一,但是深度增加了,可以在这个领域深耕下去。
互联网公司
有好多熊叔的朋友都去从事了交互设计、产品经理、视觉设计的职务,这也是当下工业设计专业就业的一个趋势,人傻钱多的特质显现的淋漓尽致,其实从事交互设计更多的是展示自己的设计思维,这类工作本身对于原来学习的专业技能没有太多的发挥,但是可以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更多更快的成就感。
也有一些同学从事高校设计教育的,但是对于学历的要求很高,目前高校都需要博士学历,所以想走这条路的同学,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其他行业
工业设计也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熊叔的朋友有从事航天飞行器设计的、汽车零部件销售的、卖保险的、从事室内设计的。
但是不管是否和设计搭边,我觉得大家都会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设计的思路去打开自己的职业大门,这是设计所给与我们共同的礼物。
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评论,我是东北设计师熊叔
熊叔从事工业设计近10年,相信可以粗略的回答你所说的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的问题。你也可以关注熊叔,里面有关于工业设计的学习心得体会。
工业设计师需要一种信息转换的能力,就是将美学、工学、商学等一系列复杂的信息与需求进行整合的能力,这种整合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重新创造的能力,那么也就意味着工业设计师在基础能力培养是要具备上述几大门类的基础知识,以及所从事的设计行业的产业知识,只有在这些知识作为基本储备基础之上,能才提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也分为多种,例如改进型创新和前所未有的创造,目前来说大部分创新都是改进型创新,这就需要对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表面处理、色彩装饰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处理,这些知识是必须具备的,只有在这些知识基础之上的变形、拓展才能称得上是一种创新,那么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这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学习的习惯亦或者说是一种意识流。
与其说是方法,不如说是一种训练方式,我们都知道积少成多,质变到量变,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不断的训练才能形成系统性的思维,创新性思维其实包含了逻辑学、事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从工业设计的基础开始练习,包括手绘造型的发散性练习,可以先进行基础造型的训练,再训练基础之上进行造型的变异、转换、叠加,形成新的造型设计,这其实也是一种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如果是学生的话,建议你一定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为设计的物体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领域的知识,他是多领域交叉的结果,所以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尤为重要,建议多看一些设计类的书籍,包括设计心理学、设计中的设计、设计事理学等等,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就像前面说的,只有达到了一定的理论储备,以及技能储备之后,创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设计创新思维其实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碰撞与交融,我们常常要将两种思维模式拆解和融合,这样才能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感性思维负责概念的发散,理性思维负责概念的收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是设计的最高境界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工业设计的学科融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工业设计的学科融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bww.com/post/5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