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工业设计的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工业设计的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设计风格的先驱是贝伦斯,其代表作品是AEG标识。
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被视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以下是一些中航工业历史人物:
马文宁: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王定宇: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曾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师。
孙家骏: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领导者之一,曾担任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集团董事长。
周立波:中国航天员,执行过多次航天任务,包括神舟七号、神舟十一号等任务。
戚发轫:中国航天员,执行过多次航天任务,包括神舟七号、神舟十一号等任务。
李明杰: 中国航天员,执行过多次航天任务,包括神舟七号、神舟十一号等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航空事业获得历史性发展与进步,涌现出一大批航空科学技术的领军人物,首先是一批引领技术进步的飞机设计师。黄志千、徐舜寿、陆孝彭、屠基达、马凤山、顾诵芬、宋文骢、陈一坚、石屏、唐长红、孙聪、杨伟是最杰出的12位,他们堪称中国当代飞机设计***。
由于各种原因,过去对他们宣传不多,国人对他们知之甚少。他们不图扬名传世,但求救国图强;他们习惯于隐姓埋名,默默奉献;“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是这种心态和境界的生动写照。但现在,该是让人们知道他们的时候了。
当我们迎来中国航空进入21世纪以来的井喷式发展,当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正在助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军,国人理应更多地了解他们,知晓他们的业绩和贡献,以此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用他们的精神感召和激励我们,去为实现强国梦而奋斗。
记住他们吧!他们,以及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埋头苦干的人,才是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我们的年青一代应该把他们当作榜样、明星和偶像,而他们也该有更多的拥趸、粉丝和追星族。如此,则大道通天,正气浩荡,能量爆棚,实业振兴,强国富民才不会只是一场美梦。
12位中有7位已经永远离开我们,按卒年,他们是黄志千、徐舜寿、马凤山、陆孝彭、屠基达、宋文骢、石屏,让我们永远学习和缅怀他们。
站立在奋斗行列的排头,带领我们砥砺前行的5位是——顾诵芬、陈一坚、唐长红、孙聪、杨伟;我们更要认识他们,并祝愿他们健康,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以下,按出生年月(宋文骢、顾诵芬、陈一坚出生在同年,按月份排列,其他各位则只记年号了),依次介绍这12位飞机设计***的高尚人格和不朽业绩,同时,也是我国当代飞机发展历程的一个共同回望。
屠基达(1927.12.11-2011.2.16),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曾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总工程师、飞机总设计师,高级顾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享受***院***特殊津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航空金奖”。
屠基达,1927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7年独创性地设计成功中国首架两侧进气下单翼传力的机身结构;主持了中国第一次飞机测绘设计和第一项与西方军工合作,成功引进英国航空电子设备改装歼击机并使中国军用飞机进入国际市场。1989年,担任中航工业成飞高级顾问。
屠基达,其科研方向为飞机机型设计,先后主持设计成功了5种机型,其中2种机型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种机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种机型(系统)荣获国家质量金奖;初教6、歼7Ⅱ飞机的火箭弹射座椅和歼7M飞机荣获国家质量金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工业设计的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工业设计的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bww.com/post/4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