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设计 > 正文

卡塞尔大学 工业设计,卡塞尔大学工业设计教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卡塞尔大学 工业设计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卡塞尔大学 工业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卡塞尔大学相当于广东什么大学?
  2. 申请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需提交哪些资料?
  3. 听说一战时期德国制造了一台超重型坦克,这是怎么回事?

卡塞尔大学相当于广东什么大学?

卡塞尔大学是德国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1年,是德国最年轻的大学之一。该校拥有优秀的学术传统和教学质量,其研究领域广泛,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学科领域。如果要和广东的大学相对应,可能中山大学比较相似,中山大学也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研究领域广泛,教学质量高,同时也是中国水平大学建设的重点支持对象之一。

申请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需提交哪些资料?

一、申请德国大学需要提交材料(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

卡塞尔大学 工业设计,卡塞尔大学工业设计教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入学申请表格(化学、数学和情报科学专业需要填写特制的申请表)

2、APS考试通过证书

3、入学前就读学校官方成绩单及官方认证的德文翻译件

卡塞尔大学 工业设计,卡塞尔大学工业设计教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入学前就读学校的毕业文凭及官方认证的德文翻译件

5、个人简历(详细描述之前的学习经历)

6、个人申请陈述

卡塞尔大学 工业设计,卡塞尔大学工业设计教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7、院系排名前20%证明

8、教授推荐信

9、DSH二级证书或德福(TestDaf)考试成绩(各科均在4分以上

听说一战时期德国制造了一台超重型坦克,这是怎么回事?

确有其事,我在“德国早期的坦克研发之路,浪费吨位是他们的传统”一文中写过这台重120吨的废物。

它实1917年,德国战争部下令研发的一种超重型坦克,原计划中它的吨位是165。但设计师思量了一下觉得这种吨位不可能实现,因此降低至120吨。

它的设计目的是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完全在堑壕中对峙僵持,发起进攻的一方往往会遭到惨痛的损失,所以两边都不敢贸然冲锋,只能干耗。然而英法靠殖民地以及美帝还能耗得起,德国人是真耗不起,因此需要一台“移动堡垒”以打破僵局。

既然是移动堡垒,那批多铆蒸刚,炮塔至上是必须的。

这货总共4门77mm火炮,7挺MG 08机枪,周身装甲30mm。***用两台650马力的戴姆勒发动机,速度撑死了7.5km/h。

但这货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派上用场,只生产了两个车体后德国就投降了,其中一台车体已经接近完成。最后被协约国缴获后销毁(如果存到博物馆里去该多好...)

大家都知道,德国的工业水平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哪怕在一战时期也是如此。当第一辆I型坦克(tank意思是水柜)1916年第一次被英国人开上战场时,就引起了德国的重视,很快德国第一辆坦克就诞生了。


看到英国坦克在战场上的表现后,1916年11月,德军总参谋部命令德军第七交通处研制坦克,很快,1917年1月,以工程师约瑟夫·沃尔默为首的研发团队就完成了研制任务,并以第七交通处的缩写命名新坦克为“A7V”。

这辆以铆接结构为车体的A7V坦克,无论在火力、机动、防护这三个方面,都优于英国人的I型坦克,该坦克长7.35米,宽3.06米,高3.3米,最大装甲厚度30毫米,重量30吨,成员达到了创纪录的18人。

1917年10月,这款30吨的坦克开正式投产用于实战。但是A7V坦克有个致命的弱点,太大太蠢了。A7V的四四方方的形状很容易变成战场上的“活靶子”。

所以,德国人的坦克在性能上虽然占优,却无法在战场压制英国坦克。这时,一个超重型坦克设计方案出现了。

1917年6月28日,德国陆军部批准了“K-W***EN”超重型坦克项目,命令了生产十辆样车,其中五辆样车分别由柏林的Riebe滚珠轴承厂和Kassel的Wegmann&Co制造。几经修改后,K型重型坦克的动力装置,改为全新研制的两台“戴姆勒一奔驰”航空汽油机,最大功率为2×650马力的最大功率,时速可达到7.5公里/小时。

武器为4门77毫米加农炮,分别布置在车体两侧突出的炮座上,7挺7.92毫米重机枪、乘员为22人。长度12.98米,宽度6.1米,高度3米、重量150吨,后改为120吨。

根据兴登堡的要求,K型重型坦克建造了两座原型机,并在战争结束时几乎完成。

由于太重了,所以K型重型坦克的车体设计成六个可以通过铁路单独运输的模块组成:控制室,战斗室,发动机室,变速箱和两个发动机。

操作人员非常多:包括一名指挥官任车长,两名驾驶员,一名通讯员,一名射击指挥官,12名炮手,8名机***和2名机械师,指挥官通过灯光指令对全车组发出命令。驾驶员不得盲目地驾驶车辆,车辆的行驶必须由指挥官指挥。

由于英国在索姆河战役上投入的坦克实在是太过震撼,所以德国也同样快速山寨了一辆,编号A7V。

由于A7V坦克是1917年开始研制的,所以多少有些时间紧赶鸭子上架。虽然制造出了一款重30吨的坦克,但由于只搭载一台100马力的发动机,所以在野外的行走速度只有4~8公里/小时,也就是还不如人两条腿走路快。

再加上研制时间太短,很多缺点都没有得到补救,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使用英国马克坦克那种越肩式履带,所以A7V坦克的越战壕能力实在垃圾。另外A7V坦克也曾与英国马克坦克有过实战。

当时只有两辆英国坦克,而德国这边有三辆,再加上开展之初其中一辆英国坦克被打断了履带,所以实际战况是1/3。可就是因为德国坦克糟糕的行走装置,再加上只有正面一门主炮。英国坦克以静制动,利用自身的主炮打坏了两辆德国坦克,而最后那辆德国坦克立刻撤退。

听说一战时期德国制造了一台超重型坦克,这是怎么回事?

图示:一战德国研制的第一型坦克A7V坦克

1916年,当英国人把号称“水柜”的坦克初次运用到战场之后,给德军造成了极大心理恐惧。原本以为依靠机枪和战壕,就能让协约国束手无策的德国人,一面开始发展反坦克武器,一面开始了坦克研究。1916年11月,德军第七交通处接受了德军总参谋部的委托研制坦克任务。1917年1月,工程师约瑟夫·沃尔默完成了研制任务,并以第七交通处的缩写命名新坦克为“A7V”。这型以铆接结构为车体的坦克,最大装甲厚度达30毫米,重量达30吨,成员达到了创纪录的18人(不过德文资料称为16-26人)。作为强击坦克,A7V装备了一门57毫米火炮,以及六挺7.92毫米马克沁机枪。能够在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15毫米钢装甲,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20毫米钢装甲。动力装置***用的是两台直列4缸、水冷、民用汽油机,最大功率为2×100马力,最大速度达到了10千米/小时。

图示:150吨的装甲“巨兽”“K-W***EN”超重型坦克

1917年10月,这款全重达到30吨的坦克开正式投产,共生产了约20辆并用于实战。虽然A7V坦克在火力、机动、防护这三个方面,都优于英国人的I型坦克。但是,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太大了。A7V长7.35米,宽3.06米,高3.3米。如此庞然大物,在战场上极易被发现,很容易成为协约国的“活靶子”。所以,德国人的坦克在性能上虽然占优,却无法在战场压制英国坦克。1918年4月24日,在西线卡西地区,3辆德军的A7V坦克冲向几辆英军坦克的阵地,交战的结果是互有损失。双方再度进入了相持的“死局”。这时,一个超重型坦克设计方案出现了。

图示:战斗全重150吨,成员22人,装载4门77毫米野炮

其实,在A7V还没有投入生产之时,德国的军事思想家们就说服德国陆军部进行重型坦克的研制。德国陆军部在1917年6月28日,批准了“K-W***EN”超重型坦克项目。坦克的设计工作,继续交给了研制A7V坦克的工程师约瑟夫·沃尔默和豪普特曼·韦格纳上尉负责。与A7V的强击型坦克不同,“K-W***EN”最初是被当成一座“移动的堡垒”来研制的。所以,最初的设想是“K”式坦克全重将达到168吨,装甲厚度为30毫米的,由2台200-30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武备为2门或4门50-77毫米火炮,4挺机枪,2火焰喷射器,乘员18人。据估算,这样一辆坦克的费用不低于500万德国马克。

不过,在研制过程中,德国人发现突破敌人的阵地才是坦克最重要的本职工作。于是,“K”式坦克的作战任务也从“移动的堡垒”改为了突破敌人阵地的超重型坦克。于是,“K”式的各种数据也进行了修改。坦克的全重“降低”到了150吨,整车为钢装甲铆接结构,最大装甲厚度为30毫米,足以抵御反坦克枪的攻击。动力装置,则改为两台新近研究出来的“戴姆勒一奔驰”航空汽油机,最大功率为2×650马力的最大功率,能让这个“超级大家伙”时速达到7.5公里/小时。武备为4门77毫米加农炮,分别布置在车体两侧突出的炮座上,另有7挺7.92毫米重机枪。当然这型乘员为22人的超重型坦克,长度达到了12.98米,宽度达到了6.1米,高度为3米。如此体量、重量和火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坦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卡塞尔大学 工业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卡塞尔大学 工业设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