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设计 > 正文

日本工业设计特点,日本工业设计特点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工业设计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本工业设计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 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3. 日本和韩国,谁的工业制造业更强?
  4. 二战时期,日本的工业水平如何?

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成熟的工业体系和研发能力,加上高度自动化和精益制造的理念,但是日本工业的衰败不可避免。

日本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其一,没有足够的***,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二,国内用工成本太高;其三周转的运输成本太高,所以的东西必须进口,制造了又是出口,途中运输成本高企。

日本工业设计特点,日本工业设计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扩展资料

日本工业,是指日本的工业产业。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构成了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地带。日本的五大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为中心),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工业区(濑户内海沿岸)和北***工业区。日本的工业分布被称为“临海型”工业布局。主要的工业城市有东京、大阪、神户等

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成熟的工业体系和研发能力,加上高度自动化和精益制造的理念,但是日本工业的衰败不可避免。

日本工业设计特点,日本工业设计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本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其一,没有足够的***,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二,国内用工成本太高;其三周转的运输成本太高,所以的东西必须进口,制造了又是出口,途中运输成本高企。

扩展资料

日本工业,是指日本的工业产业。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构成了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地带。日本的五大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为中心),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工业区(濑户内海沿岸)和北***工业区。日本的工业分布被称为“临海型”工业布局。主要的工业城市有东京、大阪、神户等

日本工业设计特点,日本工业设计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本和韩国,谁的工业制造业更强?

日本工业更强!而且要大幅度强于韩国。

在整体工业上,韩国能造的日本都能造,韩国造不了的日本也能造。

虽然韩国现代、起亚都是世界上十分具有影响力的车企,但是想必与日本车企,韩国造车工业还处于下风。

早在上世纪60年的,日本车企就打入了北美市场

到了在上世纪80年的到90年代,日本汽车三巨头丰田、日产、本田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豪华品牌,并且在海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而这一点,韩国至今都没有做到。(虽然韩国有个豪华品牌叫***,但估计我要是不说,看官还真不一定知道)(丰田旗下的豪华汽车品牌雷克萨斯最新旗舰LS)

韩国的民用造船工业已经超越日本,但这不代表韩国的造船技术高于日本。在军工制造上韩国还远远不及日本。

世界上能造航母的国家屈指可数,而日本就是一个。
(日本出云级直升机航母。虽然日本官方并不承认它是航空母舰,但是出云号从设计制造之初就是按照航母的标准建造的,其甲板和船体钢性可以起降F-35B型战机,是一艘不折不扣的轻型航母)(韩国独岛好两栖攻击舰,虽然外观与日本出云级极为相似,但是内部结构,甲板强度都民用船级别。船身制造强度不达标,所以日后无法搭载F-35B型战斗机

看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其数控机床强弱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现在的工业加工都离不开数控机床,特别是精密的零部件,更需要精密的数控机床进行加工。二战过后,因为国际形式的变化,美国并没有大规模拆除和破坏日本的工业,这位以后日本工业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韩国给日本提鞋都不行 差远啦 韩国跟日本学 挖日本墙角 总算有些成果 但综合比起日本老师傅来 韩国还嫩得很 制造业等等品质和日本差远了 韩国人素质也一般 总之 差距太大 不一个档次

在十年前,基本上没有可比性,但是随着韩国产业升级,在电子信息行业,装备制造等产业韩国逐步赶超日本,但是,韩国只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工业结构不完整,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无法与日本这种最发达国家比较

或许许多人都认为是日本更强一点,但是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韩国的工业制造业更强一点!

我们可以将两个国家的基础工业进行一个对比!

造船业:2017年之前韩国的造船业世界第一。日本第二!2017年之后中国在这个行业实现反超,直接跳级做了他们的老大,但是韩国在这个方面还是比日本要强!

汽车工业:在汽车工业上日本还是要比韩国稍强一点的。但是差距不大!

电子工业:在电子工业上韩国和日本也实力相当。一个主力发展电子通讯设备和***设备,一个主力发展照相设备及电子元器件领域!

二战时期,日本的工业水平如何?

二战时期,日本的工业水平是比较强的。这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正好赶上了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日本得以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发端于英国的,蒸汽机动力被广泛使用机器代替了人的劳动,工作效率和能力都得到惊人的提高。借着技术革命,英国成了世界霸主。随后,法国和美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文明,尤其美国,从英国偷了许多技术,引进许多人才,逐渐变得强大。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以后,也进入了工业化阶段,虽然比英、法、美诸国要晚,但在亚洲是独一份,这也使日本没有被殖民化。日本也因工业进步,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农业大国中国,获得巨大利益和金钱,反过来又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亚洲各国与日本的差距越来越大。也从这个时候起,日本逐渐看不起亚洲国家,有了“脱亚入欧”的想法。

总之,日本是最后进入第一批工业化的国家名单的,虽然比英、法、美、德、俄来得慢,但也有后发优势。明治时期,日本又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军工制造,与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越来越小,有的方面还达到先进水平。

二战开始后,美国突然发现日本的军工水平非常高,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美国弄一架来研究,直到很久以后才如愿。我们从他的“零式战斗机”、“大和舰”和460大炮来简单看看日本当时的工业水平。

零式战斗机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于1937年开始研制,是日本二战中的主力舰载战斗机,也是当时产量最大的战斗机。零式战斗机的特点是轻灵快捷、火力强劲、远程多能、衍生型多。一度这种战斗机让对手一筹莫展,到了二战后期,美国的F4、F6等战斗机出现,才占得上风。“大和”号战舰排水量接近八万吨,是个海上巨无霸,日本打算建造三艘,分别是大和、武藏、信浓,第三艘信浓号由于二战结束,停止了建造工作。日本当时建造大和号的是海军自己的军工厂,在吴市的造船厂,武藏号是由私企公司三菱重工公司的造船厂,并且两家工厂建造的方式也不一样,大和号是在船坞建造,武藏号在船台建造。由此可见当时日本的工业制造水平是比较高的。460mm火炮也反映了日本在武器制造上的能力,以后有机会专门写一下这个大炮。

总体来看,可以这么形容——吊打亚洲其他各国,和意大利持平,离英法苏美德还有不小的差距。

日本的制造业份额排名世界第6,但考虑到其相对庞大的人口,人均工业产值上应该就不会如此出众,当然和之前日俄海战时主要依靠英国造舰技术的日本比起来,此时的日本工业制造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总体来看,他们的工业制造很多还在向更发达先进的欧美学习,但已经注入了很多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因素。

以下举例。

☆1钢盔 日军的钢盔是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引进的,本来就是舶来品,第一种钢盔类似于美国的M1917型钢盔,这种钢盔在中国东北进行了测试,但很快就被放弃。日本钢盔的第二个尝试就是他们的未来盟友德国的M1935型钢盔,而德国人的制度和头盔都可以用无可挑剔来形容,相对于德国版,日军的钢盔圆顶更大,这明显是为了方便在冬季帽饰上佩戴,后来由于当时的中国军队也有很多装备着购自德国的M1935钢盔,日本也随之放弃这一版钢盔的发展了。

第三款钢盔就是日本人独立制造了,于1930年(皇纪2590年)正式装备部队,九○式铁帽就此登场,之后又升级为1938年的九八式铁帽,但由于贫弱的军工生产能力,实际装备的九八式铁帽比不上九○式普遍。

☆2*** 日军的***总体来看属于自主研发配置的水准,但从战时的表现来看,很明显比起德国和美国等顶尖工业强国还差很多。二战中,日军的主力***是6.5毫米的三八式和7.7毫米的九九式,轻机枪是6.5毫米的九六式和7.7毫米的九九式。

但对于更先进的枪榴弹发射器,日本人就不得不向德国盟友求助了。比如二式枪榴弹发射器,实际是德国武器的仿制品,是1942年5月开始研制的,这得益于那批德国枪榴弹发射器和反坦克榴弹实物突破封锁运抵日本,大概是日本感觉自己的现有装备打美国人有些吃劲了,而在1942至1943年,这种武器大概生产了近5万个,而1942至1944年他们的德国盟友则生产了140万个。

这种武器的杯式和套筒式两种型号其来源实际上也就是美国和德国型号。

而从机枪武器的配置上,也可以看出日军工业生产的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九六式轻机枪,其性能要比之前的十一年式轻机枪出色,但没办法,武器生产速度跟不上前线需求,只能让十一年式部分配备服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时日本的很多工业制造品身上仍能看到很多欧美国家的影子,但他们自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创新了。因此,很多在战争期间或者前后注册的公司发展到了今天,成了国际上的名牌。

美国从41年投入战争到45年战争结束生产航母150艘飞机差不多30万架是日本的十倍。

汽车年生产80万辆

钢铁,火炮,坦克,铝产量更是惊人

经济是日本的至少七倍,所以小日本就是自不量力鸡蛋和石头碰,幸亏美国人不像老毛子那样狠,当初要是苏俄有美国的实力一定会把日本灭了,斯大林不会考虑自己死多少兵,只要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工业的情况表明了日本具有超过很多西方尖端技术 产品的能力,从战舰到望远镜等等。不幸的是,日本在战时的努力很大程度上由于钢铁工业的薄弱而枉费心机。加上现代化机床的欠缺,对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和工作研究上完全缺乏经验等等,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它的工业水平。

关于这个时期很多日本工业的缺乏效能可以写出很多事例来。 例如,日本的很多化工厂要用一千个工时才能生产一吨无烟***,而在同样的美国工厂只需五个半工时就够了。1943年交给日本航空工业的全部铝片和铝条有45%在装配线上就被糟塌掉而不得不报废。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已经可以年产飞机1580架,其中大部分是日本人自行设计的。然而,整个飞机工业仍然较严重地依赖于发动机、引擎、机关枪和机床的进口。而且日本造大中型的飞机水平较低,轰炸重庆时用的都是从意大利进口的中型轰炸机。

(官营八幡制铁厂,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

5.石油工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工业设计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工业设计特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