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设备维修如何分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设备维修如何分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管理设备维修人员需要细致的计划和协调,同时好的管理模式也能保证设备的维护与更新。
1. 首先需要定期制定设备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为维修人员提供固定的时间安排。
2. 对于维修工作的安排,需要严格按照维修优先级和重要性程度来调度,同时需要进行任务分配和进度跟踪。
3. 在工作中,需要对维修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和纠正,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4.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维修过程进行数据化管理和记录,以此进行绩效分析和提出优化方案,不断优化管理策略并提高效率。
合理的分工——划分责任维修区域;
公平的激励——建立激励考核制度,根据业绩进行激励,如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故障率等;
正确的引导——根据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引导维修工进行充电提升。
各个地方不同,从事的设备维修电工要求也不同。一般工厂维修电工高于物业电工,基本上在4000-6000之间;从事特种设备或自动化的维修会高点,一般在5000-8000之间。
维修和操作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操作工,应该懂得,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使用方法,熟悉操作规程,以及生产流程工艺。维修就不仅仅懂这些了,还要掌握很多的知识,各个零部件的性能,加工,甚至要懂得材料工具等等,包括各项数据,安全要领,一个优秀的维修工,不说是万能的技术能手,也不会太差了,操作工不需要掌握操作以外的知识,只要注意安全,按章操作,牢记规程就可以了。
个人认为二者之中设备维护维修工会好一点,理由如下:
1.设备维护维修工需要懂得设备的电气控制等知识,需要一定的专业积累,可以从维修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2.就工作环境而言,维护工要好于操作工(大部分是这样,具体也得看行业)。
3.操作工的工作内容单调,枯燥乏味,维修工的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现在工厂需要的有潜力的复合型人员,
设备操作工而言,如果只是单纯的设备操作工,没什么大的技术含量,肯给是不行的,比如数控车加工中心之类的,除了会操作以外,还得会编程,对于编程每个人编的都不太一样,所以编出来的程序产生的效率不一样,这就要求你平时加工多积累经验。
设备维修工而言,首先你得能吃苦,不要怕脏,设备维修要求个人经验丰富,这得靠个人一点点积累,而且设备维修还包括电气方面,还要懂些PLC,知道设备电气方面哪地方坏了,要求懂得方面更多。
所以没有绝对的哪个更有前途,关键看你个人学得程度如何,知识学到手了,那才是资本。
那要看你怎么选择了,两个工种都在工厂里面职责不一样,设备维修工是维护设备正常生产的工种,需要了解机台运行的原理,元器件原理,元器件好坏判定知识,目标为设备稼动率
生产操作工是机械式生产,通用人力按照制造流程来生产产品,目标是达成每天产能
两个工种都很重要,行行出状元,关键是看你怎么选择,两个方向如果认真干都不错,有些设备限制只能用人工来处理,但是人员处理的话产品做出来变异较大,如果能实现自动化的话设备产出的品质,产能都比较稳定,变异较小
我自己也是做设备维护这块,现在人工费用越来越高,后面慢慢的会导自动化来替代人员,这应该是后面工业化趋势,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设备维修如何分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设备维修如何分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bww.com/post/19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