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设计 > 正文

工业设计展望,工业设计展望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工业设计展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工业设计展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汽车行业未来前景如何?
  2. 什么样的叫低端制造业,什么样的叫高端智能制造业?

汽车行业未来前景如何?

汽车市场未来前景很光明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几乎是最理想的类型,简单的操控、理想的速度、温暖或凉爽的驾驶室,一台能提供通勤效率与体验的汽车几乎***都期望使用的交通工具。但是因汽车的制造成本总是很高造成车辆价格依然很高,参考玻璃大王曹德旺对消费能力的分析,现阶段只是有两亿人具备汽车的消费能力,而中国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

工业设计展望,工业设计展望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总不会停滞,未来具备购车能力的人们总会越来越多;从这一角度分析未来的汽车市场,很显然前景是非常光明的。而且近几年的汽车产销量均在2000万级,即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也守住了底线;随着宏观调控以及车市自行展开的良性竞争,在2020年即有可能出现转机,没有度不过去的寒冬,车市回暖会随着这次疫情的结束开始。

1:疫情会一定程度***汽车消费欲望,因为普通人的交通工具只有汽车能一定程度的隔离空气。通过驾驶汽车出行保护安全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在疫情结束后虽然可能造成大宗消费品购买力的短时间下降,但汽车在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刚需之后,一旦渡过困难期则会出现很多人将购车列入消费计划

2:燃油动力汽车升级基本落地且基本结束。2019年出现汽车消费欲望的下降,其核心影响因素不排除有排放升级速度过快,导致主流的燃油车消费者对燃油车的使用年限存在了质疑;同时也为预计换车的大量消费者带来了“选择困难症”,因为混合动力汽车价格偏高、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过短,燃油车又被加速了淘汰,到底选择哪种好呢?这些问题在2020年都有了准确答案,燃油阵营的活力会因答案的明朗而重新焕发。

工业设计展望,工业设计展望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展开白热化的良性竞争。在补贴时代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在挤牙膏,也就是先进的技术不拿出装车,而是在行业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默契下,所有车企通过补贴生存。而2020年会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一旦补贴结束则各种储备技术都会拿出来当做竞争的筹码;其中动力电池的类型加入了低成本高寿命只是能量密度略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其成本⅓左右的下降会带来两种改变。

以磷酸铁锂电池打造长续航低价格的入门级新能源汽车,目前10万以下NEDC300级的代步车有实力增长至真实350km标准。其次随着竞争的加速还有可能同步拉低车辆售价,而保证价格结构不变的车辆则会一步步的突破真实续航400/450/500/600,价格会在10/15/20/25/30万之间。其次以低成本铁电打造的十万级插电式混动汽车也将出现,燃油车会因这些车的出现而降低价格。

插电式混动汽车一旦进入10万的主流消费层级,这种低能耗高性能的汽车会“血洗”燃油车市场。此时则会激活并二次加速燃油车阵营的竞争,车辆的价格逐步走低且品质在竞争中会逐步走高,消费市场的购买力也就会被这种竞争带来的理想结果吸引,车市会呈现出从回暖到“高热”的状态。

工业设计展望,工业设计展望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结:未来五年的时间会是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育的阶段,虽然已经经过了连续十余年的增长,但是形成真正健康有序的市场氛围,以及形成足够强大的消费市场基础,现阶段实际才刚刚开始。汽车领域未来会大有可为,不过会越来越系统越来越专业,因为消费市场也在成长。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首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自从19世纪汽车诞生以来,汽车的发展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人们基础的交通工具。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的潜力依然很大。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

现阶段汽车内燃机发展到了一个瓶颈,已经不能达到国家越来越严格环保要求了。更加苛刻的环保标准正在倒逼着车企将汽车的发展方向转向新能源。

汽车电气化最大的好处便是对环境特别友好,减少了终端有害物质的排放。因为摒弃了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更容易设计出更加安全的车身结构。

电动机的物理特性想必大家都知道,提速零延迟,让车辆提速响应更快;而动力电池安装在底盘上,使车辆有了更低的中心,带来了更好的操控。

智能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都在走向智能化,例如我们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手机,家里的智能电器空调冰箱、甚至热水壶,汽车当然也不会例外。

相信用不了太久汽车会实现完全智能化的无人驾驶,到那时不需要人类司机,没有方向盘,没有刹车踏板,我们只需要将目的地告诉汽车即可。虽然现在看起来还不太可能,但我坚信这一天肯定会到来,而且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所以汽车行业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的观点啊,这个未来汽车市场这个还是不大那乐观啊。这个传统汽车这个还是要改变啊,这个以后的汽车市场呢,肯定是这个环保经济才能生存下去。一个呢是***方面的环保需要,还有一个是经济啊,经济方面,嗯,老百姓用车啊,因为这个经济啊,这个汽车企业啊,以后的发展方向的肯定要是向这个两个方面努力才行啊。

汽车是现代交通最重要出行方式之一,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电子科技和5G网络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将不断提高集成化和智能化;而全球环境保护意识逐年提高,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能源储量下降,将推动汽车动力向清洁能源发展(比如:混合动力和电动化)。

不过电池的安全和续航,电池清洁回收处理技术等还不够成熟完善,急需攻克创新技术。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均处于上升趋势,汽车工业将迎来更高更强的市场前景。

从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2020年,世界汽车发展已经经历两百多年,汽车产业发展几乎伴随着人来文明社会的发展而经久不息。

从汽车这个行业角度看,它有着漫长的产业链,极高的产值,庞大的就业带动效果,汽车行业一直在发展和进步,汽车产业也一直在扩大,现在已经有了电动车、飞行汽车,作为使用最广、普及最高的交通工具,必然也会随着人类社会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追求而持续的发展。

各国对于汽车产业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美国几乎抛弃了所有民用轻重工业,但是军工、汽车、大飞机仍然举国家之力在支持。中国更不用说,汽车工业是国家工业的重中之重。“汽车不死”只是转移,从英国到美国到德意法到日韩再到如今的中国,世界汽车一直在变迁,但不变的是整个地球的汽车保有量一直在增长,汽车从业人口也一直在增加。

所以看完上面的应该不难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几乎永恒的产业。前景肯定也没有问题。

什么样的叫低端制造业,什么样的叫高端智能制造业?

高端制造业是与低端制造业相对应的说法,是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高端制造业则是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的产物。高端制造业的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那么与之相对,低端制造业便是工业化初期的产物,是具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下,对于去除过剩产能,降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进行整改,对行业进行产业升级。

工业互联网与5G将大大推进制造业的改革创新,制造业都在向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中国制造业也要跟上这个步伐。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制造业不能再继续走劳动密集型的道路。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全球制造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调整和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制订国家战略,以求在即将到来的变革中取得主动权。美国于2011年颁布了先进制造伙伴***,以“确保美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随后又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口号。德国提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英国制订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日本相继提出物联网和机器人战略,法国起草了《未来产业》规划,韩国则有“未来增长动力***”,等等,都是为了促进本国制造业适应未来、赢得发展。从制造业发展水平来看,美国综合实力遥遥领先,属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紧随其后,属于第二方阵;中国、韩国、法国、英国处于第三方阵。

总体来说,中国制造业虽然规模和总量在世界名列第一,但中国制造业在效益、效率、质量、产业结构、持续发展、***消耗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制造业必须从规模、速度的发展轨道转向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今年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题,制造业保持蓬勃动力,高附加值,高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没听说过低端制造,一直从事智能制造。但从来不敢说自己高端。

我们常说的是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是什么样子的?

传统制造业并没有一个定义,我们一般情况下,将自动化程度低,大量使用人工,技术工种比例比较少的叫传统制造。

传统制造不是行业,是产业的一个阶段。

举一个例子:

放到30年前,人助力的缝纫机,并不是落后的制造业,那[_a***_]还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不能说服装业就是落后的,也不能说冶金,打铁就是落后的行业。

对于落后的制造业,没什么好介绍的。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落后的唯一特点就是:累死了,还挣不到钱。

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发布了工业4.0概念,直到今天,大家都在拿工业4.0吹牛,各种概念吹上天。如果按照德国的当前制造业发展情况来看,以及德国在工业4.0展望中的描述,中国目前的制造业基本处于工业2.0向3.0过渡,部分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再从3.0向工业4.0迈进,99%宣传的工业4.0都是扯淡的玩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工业设计展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工业设计展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